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发展及其在《内经》精气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精气学说是对中医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它产生于先秦,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秦汉时期,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在《内经》中多次论及“精”或“精气”,精气理论广泛渗透于《内经》关于生理、病理、养生、预防、诊断、治疗各方面的论述中,这说明精气理论在《内经》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古代哲学的精学说,始见于先秦的《易传》与《管子》。《易·系辞上》有“精气为物”的说法,在后世的《吕氏春秋》以及汉初的《淮南子》中精学说有所发展,并在两汉时被“元气说”所同化,嬗变为“元气一元论”。因而,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可以认为是气学范畴中具有先秦至秦汉时代特点的一种哲学思想。《黄帝内经》诸篇先后著成于先秦与汉代,因此其精气理论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受到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本文探讨了古代哲学精气学说的发展及其在《内经》精气理论构建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 精气学说 《内经》 精气理论
刘寨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国内会议
江苏昆山
中文
43-45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