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西比灵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西比灵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的疗效及其防治偏头痛作用机制。 方法:多中心共选择102例偏头痛病人,偏头痛诊断依据1962年Ad HOC委员会制定的头痛人标准。10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西比灵治疗组与尼莫地平治疗组,每组各5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病程、病情无明显差异。西比灵治疗组:西比灵每次10毫克,每晚一次,四周一个疗程。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每次30毫克,每天三次,四周一个疗程。西比灵与尼莫地平治疗组每例病人于治疗开始与结束时用放免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与神经降压素水平的变化。放免药盒由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采用Folgelholm等所用方法:视觉线性模拟量表(VAS):在VAS中,以0~10cm的直线代表头痛的严重程度,精确度为1cm。不疼痛位于0端,最严重疼痛位于10cm端,其它程度的疼痛位于两个端点之间,标记点与0端点之间的距离用来进行疼痛程度量的分析(以cm为单位)。文字分级量表(VRS):在VRS中,头痛程度分级为:不疼痛为1分:轻度疼痛为2分:中度疼痛为3分:重度疼痛为4分;最严重疼痛为5分。疗程中非疼痛天数:以疗程中不疼痛天数计算疼痛频度。西比灵与尼莫地平治疗组每例病人于治疗开始与结束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西比灵组VAS、VRS、非疼痛天数分别为27±8、22±5、16±4与尼莫地平组(VAS、VRS、非疼痂天数分别为35±6、26±5、10±3)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表明西比灵防治偏头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尼莫地平。西比灵组患者服药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29.03±5.45pg/ml)较服药前(22.97±3.74pg/mg)明显增高(P<0.001),而血浆神经降压素(30.19±10.47pg/mL)服药后较服药前(41.23±12.55pg/ml)明显降低(P<0.0001)。尼莫地平治疗组患者服药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23.67±7.23pg/ml)较服药前(23.14±5.85pg/ml)无明显变化(P>0.05),血浆神经降压素(34.48±8.17pg/ml)服药后较服药前(40.44±10.59pg/ml)明显降低(P<0.001)。 结论:西比灵与尼莫地平防治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西比灵明显优于尼莫地平;西比灵通过其升高血β-内啡肽水平及降低神经降压素水平发挥其防治偏头痛的作用,而尼莫地平仅通过降低血浆神经降压素水平发挥其防治偏头痛的作用。

西比灵 偏头痛 β-内啡肽 神经降压素 尼莫地平 临床疗效

李义召 孙刚顺 李克援 吕凤亚 范道长 王爱华 刘言训 支洪波 夏作理 朱士文 宋成忠 王泽虎 谢遵伟 孙远标 任文博 李明欣 苑斌

济南长城医院 泰山医学院 山东省梁山县人民医院 山东省菏泽市人民医院 山东省东明县中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无棣县人民医院 泰山医学院 济南长城医院 山东省警官医院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山东省疼痛研究会第七届学术会议

山东潍坊

中文

105-108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