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红豆杉迁地保育小种群扩张的意义

在南京中山植物园里,20 世纪50年代引种的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活植物收集,只含有5个雄株,6个雌株,共11个植株。 45年以后,在它邻近的天然林里出现了一个含有461 个个体的新种群。其中有23 株在1999 年,高已超过2m。根据这一事实及另外一些物种的类似现象,作者认为:如果整体生态条件具备,也就是生物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都很丰富时,迁地保护的小种群可以发展成较大种群。植物园现有的活植物收集基本上或完全处于人工栽培条件之下,实质上是“迁地栽培”而不是“迁地保护”,因为缺乏物种保护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所以,迁地保护区的设计应予改变,而形成人工栽培园地与自然(野生)生境混合的区域。这种变化可能会对植物园引发一次重大改革。

植物园 红豆杉 迁地保育 小种群发展 物种多样性 人工栽培

贺善安 李新华 盛宁 於虹 顾姻

中国科学院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4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7

国内会议

第六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006-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