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和远期结果(1952—2005)

目的:总结食管癌和贲门癌五十多年来外科治疗2万多例的经验和各种教训,以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方法:分析自1952年9月至2005年12月行手术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20796例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及采用放射性核素、食管压力测定和食管24小时pH监测等方法对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结果:1、食管癌和贲门癌20796例,切除18772例,切除率90.27%,切除死亡366例,死亡率1.95%。近20年切除率已提高到96%以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死亡率已降到1.5%t以下。2、远期结果,食管癌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28.16%、21.62%、15.21%、11.01%。贲门癌分别为18.45%、11.58%、7.44%、5.46%。早期食管癌(O—I期)5、10年生存率为73.87%、67.27%,影响远期生存结果的主要因素是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3、综合治疗,术前放射治疗随机分组研究结果,5年生存率术前放疗34.4%,单一手术30.0%,p>0.05。35岁以下青年人食管癌,术前放疗5年生存率为40.82%,同期未放疗者为22.86%。术后放疗对Ⅲ期患者特别是有癌残留和/或局部淋巴结转移者,有益于提高生存率。对贲门癌应用5-氟尿嘧啶进行术中化疗及肿瘤周围局部注射,随机研究5年生存率提高约10%。4、提高食管癌和贲门癌早期诊断水平,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结合食管粘膜碘染色和指示性活检,可疑者定期复查。5、生活质量研究,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延迟(t=7.105,p<0.01),且随时间推迟有所改善.但术后1年仍未达到正常人水平(t=2.900,p=0.016)。食管癌切除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关闭压和残余食管静息压均高于正常人(分别为t=2.275,p=0.03;t=2.160,p=0.039)。食管24小时pH监测发现89.7%的患者存在胃食管反流,半卧位反流程度低于平卧位(t=3.074,p=0.005)。 结论:1、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治疗五十多年技术日臻完善,切除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远期生存结果并不令人满意。2、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重视提高内镜诊断水平,手术治疗应规范,重视淋巴结清除。3、对Ⅱ、Ⅲ期患者应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根据分期怎样制定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商讨,并应进行大组前瞻性研究。4、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明显延缓,可随时间推移逐渐改善,但很难达到正常人水平,普遍存在胃食管反流,采取半卧位可减轻反流,

食管癌 贲门癌 外科治疗 综合治疗 生活质量 远期疗效

平育敏 王增林 王福顺 孟宪利 刘俊峰 王瑞 何明 张慕纲 严嘉顺 王其彰 张明道 李文起 宋玉忱 白世祥 李保庆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及河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石家庄,050011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

石家庄

中文

471-477

2008-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