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运动性疲劳脉图评价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以脉图指标为主的慢性运动性疲劳的无创伤评价方法。 方法:通过对15名运动员进行持续4个月的强化训练,建立慢性运动疲劳模型,检测造模前后的脉图、血尿生化指标(血红蛋白、皮质醇、睾酮、血清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等)、反应时、心率变异性(HRV)等指标,以期对慢性运动性疲劳进行评价。 结果:与造模前相比,慢性运动疲劳后脉率加快(P<0.05)、重搏前波h4抬高(P<0.05)、w/t增大(P<0.01),脉图主波变宽大,降中峡抬高并前移,脉象变弦;皮质醇、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01),尿PH下降(P<0.05);反应时显著延长(P<0.001);心率变异性中TV、LF/HF呈增大趋势。 结论:慢性运动疲劳后脉图变化以主波宽大、降中峡抬高并前移为主要特征,可以尝试建立慢性运动性疲劳的脉图评价方法。
慢性运动性疲劳 脉图 评价方法 疲劳模型
许家佗 包怡敏 龚博敏 孙鸿杰 张志枫 陆耀飞 费兆馥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国内会议
云南大理
中文
281-284
2008-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