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附10例报告)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对来源于肌层、内镜超声(EUS)诊断GIST者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 (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 (3)剥离黏膜下层组织显露肌层GIST,1次性完整切除病变。 结果:10例来源于肌层的GIST,6例位于胃底,1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直肠。病变最大直径0.5~2.0cm(平均1.3cm)。1例ESD剥离病变后创面仍有肿瘤残留,后行外科手术扩大切除,其余9例病变全部完整剥离。ESD完整剥离病变成功率90.0%(9/10)。ESD手术时问60~150min,平均87.5min。全组未出现ESD术后出血。1例ESD治疗中发现1.0cm裂孔,应用金属夹成功缝合裂孔,未转开腹手术修补。ESD穿孔发生率10.0%(1/10)。术后随访期2~12个月,除手术病例外其余9例无病变复发。 结论:ESD治疗小的来源于肌层的GIST安全、有效,可以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胃肠道间质瘤 手术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 病变切除

周平红 姚礼庆 秦新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普外科,上海 200032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

北京

中文

146-147

2007-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