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川Ⅱ号岩体辉石的地质意义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仅次于加拿大Sud-bury和俄罗斯Noril”sk-Talnkh的世界第三大在采镍矿,聚集了我国60%以上的可利用镍金属储量和约50%的PGE储量,并且仍有不小的找矿潜力(汤中立等,1995;宋谢炎等,2005).然而,赋存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体只有1.34Km2,在如此小的岩体中聚集这样大量的铜镍硫化物,其成矿模式和成矿环境受到中外地质学家密切关注.汤中立院士(1990,1995)研究认为岩浆演化过程和硫化物熔离均发生在深部岩浆房,提出了”岩浆深部分异-熔离,依次贯入”的成岩成矿模式.Chai等(1992)则认为金川岩体是大型侵入岩墙的根部,为原地岩浆分异和硫化物熔离的产物,并且通过分析岩体中FeO和其他氧化物直接的关系,计算得到金川母体岩浆是高镁拉斑玄武质岩浆,橄榄石成分也证明金川岩体母岩浆为玄武质的(Chusi等,2004)。国内学者计算表明金川岩体成岩温度范围在996一188490 ,成岩压力在1一20kbar之间(苟国朝等,1990;吴志勇等,1992;徐庆生等,1994),如此大的温度和压力范围显然存在不少的相互矛盾。而Yang等(1998)和De Waal等(2004)利用铬铁矿和橄榄石中多相包裹体的相平衡关系以及熔浆热力学计算,得到岩体的成岩温度在1000一1320℃之间,岩浆房深度在4-巧km的深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则暗示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壳源物质加人,并对硫化物熔离的重要贡献(Song等,2006;Lehmann等,2007)。 由于不同研究者上述岩浆结晶温压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矿物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内在控制因素及成因含义尚不明确。本文试图通过辉石矿物化学研究,不仅为金川岩体母岩浆为拉斑玄武岩浆提供了新的证据,证明了金川岩体经受过富钙岩石的混染,还进一步厘定了金川岩体辉石的结晶温度,并分析讨论辉石中的类质同像置换关系。
甘肃金川地区 Ⅱ号岩体 辉石矿物 结晶温度
陈列锰 宋谢炎 聂晓勇 周国富 刘世荣 郑文勤 李士彬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5-57
2007-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