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2萃取三七脂溶性成分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脑卒中因其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1991-2000年间北京、上海、长沙一项历时10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十年间三城市每年每10万人口卒中首次发病率为76.1~150.0人。研究还发现,≥55岁的人口中,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却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研究面临诸多难瓦鉴于溶栓治疗狭窄的治疗时间窗及其严重的副反应(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通后闭塞等),各国学者愈来愈重视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研究。缺血性卒中最核心的间题是神经细胞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目前研究发现的多种神经保护药,如钙离子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虽然在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研究方面显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在大规模的临床应用中并未显示满意的疗效。因此,寻找有效的针对不同病理生理过程的神经保护药物对人类最终战胜卒中具有重大意义。中药三七为五加科(Araliaceae)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 Bark.) F.H.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及四川等地,其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散癣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一般对三七化学成分和活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三七的水溶性成分—三七总皂昔(panaxnotoginoside),鉴于脂溶性成分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日本学者的研究率先证明人参的脂溶性部位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国内亦报道从三七脂溶性部位中分离出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成分—人参炔醉(panaxynol)。超临界低流体萃取三七国内外未见报道,基于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以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能选择性的提取中药的脂溶性成分,本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三七的脂溶性成分并研究其神经保护作用。以期深人对三七脂溶性成分的研究,从而为比较完整地实现对三七的创新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三七 脂溶性成分 超临界CO2萃取 神经保护 人参炔醇
居靖 朱满洲 段贤春 汪永忠 夏伦祝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 安庆 246003 安微中医学院 合肥 23006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 230026 安微中医学院 合肥 230061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合肥 23003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400-405
200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