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情志相胜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中医心理疗法
我国古代中医心理疗法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早在巫医时代,巫祝们就开启了心理疗法的独特之门.上古时代的所谓”祝由”疗法,其实就是心理疗法.是当时人们对一些饱受心理创伤之苦的病人所进行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抚慰,而这种探索和努力是非常宝贵的,它的科学价值就在于通过心理暗示与心理诱导,来及时而有效地纠正病人一时的偏执,或是受强刺激而突发的心智失常.因此,祝由法本质上就是心理疗法,这是确定无疑的.到了战国时代,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名医文挚采用心理疗法来治愈齐滑王之忧郁症的案例.尽管文挚最终惨遭”以鼎生烹”而悲壮牺牲了,然而以他为代表的进步医家所从事的心理疗法事业却一直薪火相传,永不泯灭.正由于这些先贤舍生忘死的艰辛探求,才使得中医心理疗法一枝独秀,作为中医学一种独特的,不可或缺又不可替代的医疗方法而自然地占有一席之地. 到了《黄帝内经》(下简称《内经》)时代,众多医家更是对心理疗法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讨,初步构建了中医心理疗法的理论框架,并以情志相胜作为心理疗法具体作用机理的明确阐发.正是在《内经》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后世更有许多医家积极投身到中医心理疗法的实践中,并结合客观具体的医疗对象,创造性地展开了中医心理疗法的实践,正是这些治疗业绩,在中医学发展的辉煌史册上谱写了许多令人回味而发人深省的不朽卷页.本文介绍,1《内经》情志相胜理论的构建,2中医心理疗法之实例举隅。
黄帝内经 情志相胜 中医心理疗法 心理疏导
何文彬 何伶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国内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7-9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