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炎症在COPD中发病中起中心环节的作用,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它们破坏肺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同时也能和凝血系统相互作用,是其导致PTS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Virchow将血液淤积、血管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作为血栓发生的三联征.血栓形成是血管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凝血、抗凝、血栓,纤溶、抗纤溶之间存在相互激活和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促栓与抗栓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破坏,就会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已证实COPD存在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的病理过程,亦有称为血栓前期(prethrombotic phase),系指其血液有形成分或无形成分的生物化学及流变学的病理性改变.其中涉及到机体内外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尤其在炎症因子或介质、血管内皮、血小板、黏附分子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经成为研究COPD和PTS相互关系的热点.本文论述了炎症因子或介质、血管内皮系统、血小板以及细胞黏附分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栓前状态 病理机制 炎症介质

杨渝浩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二〇〇六年贵州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学术大会

贵州荔波

中文

5-7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