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探讨多校区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频率与心理健康之关系

本文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体育运动方式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方式.调研结果表明:多校区高校大学生在SCL-90除抑郁、敌对、偏执外的各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全国青年平均水平;大学生的长久体育锻炼动机已形成主流;大学生的短期体育锻炼明显地有益心理健康;大学生长期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预期结果不容乐观.针对调研结果,本文探讨了多校区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频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简要阐明了学校健康第一思想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第三、四变量的辩证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策略、措施对应.

大学生 体育运动方式 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王朝晖 高定国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广东,广州,510275 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第8届中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武汉

中文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