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辨体质——执简驭繁的临床辨证方法

本文认为证的基础是体质,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特定身体素质接受了某种病因刺激,或受到某种病理过程的影响,从而表现出来的某种较有特异性的病理反应和类型.辨体质与辨证同样强调个体化诊疗原则,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辨体质是对传统中医辨证的发展与简化,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慢性杂病的辨治中,辨体质常比辨证更为简捷而易于把握:①辨体质更为简要.有代表性的体质分型学说只有6~7种主要分型,比证型简要得多.②辨体质可以洞察寒热真假.因为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疾病易感性和变化倾向性,而且体质常常是比较稳定的.临床碰到寒热虚实真假莫辨之证时,考察患者的素体禀赋不失为一重要依据.③辨体质可以解决”无证可辨”.在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常会出现无证可辨的情况.此时,患者的体质状况就可能成为唯一可以得到的辨证依据.尤其是亚健康这一类心身相关性病理状态,根据患者平素体质、既往病史以及性格特点所做的治疗,有可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④辨体质指导准确立法用药.中医学强调”因人制宜”,体质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基础,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基础.对于疾病的治疗立法、遣方用药,结合患者的体质综合考虑是十分必要的.⑤辨体质指导预防保健.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进的过程中,通过辨体质、调体质,及早进行生活方式或药物的干预,自始至终均有重要意义.相对说来,证型的治疗比较容易,体质的调整往往较为困难.当病因去除以后,病证可以消失而质型仍存在.故而病证与体质应同时调治,用药物治病,用食物养质.总之,中医体质学说在注重调节人体整体机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个体体质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其以人为中心的模式与当今医学发展趋势相一致,且这一特色贯穿于对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保健养生、康复的全过程.

临床辨证方法 体质 身体素质 个体化诊疗

卢依平 王汝琨

河南中医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会议

广西北海

中文

243-244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