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缺氧对大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氧大鼠脑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特点。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性缺氧组(AH)、慢性缺氧组(CH)和对照组。急、慢性缺氧组动物分别连续暴露于模拟4000m高原3d(AH)和40d(CH)。分离脑线粒体,分别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线粒体内腺苷酸池含量、ATP生成能力和F<,0>F<,1>-ATP酶活性。结果:急性缺大鼠IV态呼吸(ST<,4>)显著升高,伴呼吸控制率(RCR)降低,同时线粒体内ATP含量、ATP生成率和F<,0>F<,1>-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慢性缺氧大鼠ST<,4>、RCR、线粒体ATP含量和F<,0>F<,1>-ATP酶活性部分恢复。结论:急性缺氧脑线粒体代谢是以功能受损为特点,而慢性缺氧时则表现为功能的部分代偿。
低氧 线粒体 氧化磷酸化 能量代谢 脑
高文祥 柳君泽 吴利平
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高原医学研究室(重庆)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国内会议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届年会,第九届心血管,第六届国际心脏,第七届肿瘤,第八届免疫,第六届受体和信号,第三届消化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879~882
2000-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