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下的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优化研究?
从"十二五"到"十四五"规划期间,杭州市主城区社会经济和人口飞跃增长,景观生态格局和植被覆盖度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脆弱性和矛盾成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难点.本文以景观格局作为生态过程载体,基于2010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和土地覆盖数据,采用GIS、ENVI和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杭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空间差异性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主城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建设用地增长幅度最高,耕地面积出现大幅下降且耕地是建设用地主要来源,同时公共绿地也呈减少趋势;(2)斑块类型上,景观总体呈愈加破碎化、优势度不明显的特点.在景观水平上,连通性增强但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整体组分面积比例差距在不断增大;(3)植被覆盖度(VFC)方面,0.4≤VFC<0.6面积降幅最大,同时0.8≤VFC<1升高,高VFC区域聚集在西湖风景区和半山国家森林公园,高VFC变为低VFC的区域集中在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的耕地,景观格局与植被覆盖度演变特征具有较大的耦合性.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纳入景观格局作为生态载体,针对生态保护区和城镇建设区分别提出生态修复中景观格局的优化策略.
景观格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景观指数 植被覆盖度 杭州市主城区
徐雯雯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