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京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

  本研究依托南京市2010-2018年保障房社区项目信息,和2018年南京市交通、绿地、教育、医疗四大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高德地图POI数据,利用ArcGIS核密度空间分析工具对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最小邻近距离空间分析方法进行设施可达性分析,并基于此对南京市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空间匹配研究。主要得出的结论有两方面:一是保障性住房具有相似阶层集聚特征,大多布局在高速公路和铁路周边,并呈组团式集中布局;二是保障房对交通、绿地、教育、医疗四类设施的可达性优良排序为: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绿地广场>交通站点,对于保障性住房区人群而言,教育文化设施的获取成本最低,地铁、公交等站点获取成本较高。基于上述结果对现有保障房社区提出配套优化的建议,并为未来的保障房规划建设提供启示。

保障性住房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分析 空间匹配

张擎天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6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