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韧性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模式问题探析--以北京白塔寺街区为例

  在存量更新时代,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社会系统,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实践中的各要素重构的过程中,仍将不断动态发展,产生新的变化和不确定事件,并将最终影响更新的实施效益和未来的发展。北京白塔寺街区以"再生计划"为契机正在进行渐进式的城市更新实践,本文以此为样本,分析更新过程中的空间形态、房屋产权等要素重组的模式和机制,从而用韧性视角探析其在构建"新稳态"过程中的"新问题",如部分改造后的空间再次失去活力,居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此外,城市更新政策不当导致的快速绅士化,破坏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引发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新冲突。最后本文从社会空间结构重塑、文化的活力重现、"新稳态"下居民交往网络的重构三个层面,探讨了面向未来构建更具韧性的历史街区更新实践模式的反思和应对策略。

韧性社区 历史文化街区 城市更新北京白塔寺

李子豪 万山霖 刘雨晗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内会议

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成都

中文

1-11

2021-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