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翻白草抗肿瘤活性及挥发性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翻白草粗提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组成.方法:先将翻白草用80%乙醇回流提取,然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FC-3、FC-5、FC-2、FC-1、FC-4.形态畸变实验和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分别评价这些组分的抗稻瘟菌P-2b活性及对HepG2细胞、A549细胞、CEM细胞和LOVO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石油醚部位的主要成分.结果:FC-3和FC-5表现出显著的体外抗P-2b和抗肿瘤活性,且FC-3的生物学活性高于FC-5.FC-3的主要成分为顺-9,顺-12-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烷酸、(3 α,24S)-豆甾-5-烯-3-醇和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结论:石油醚部位是翻白草抗肿瘤的主要活性部位,顺-9,顺-12-十八碳二烯酸、十六烷酸、(3α,24S)-豆甾-5-烯-3-醇和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

翻白草 抗肿瘤活性 稻瘟菌P-2b GC/MS

王国权 庞素秋 谭何新 林俊生 张磊 刁勇

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天然药物与食品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华侨大学附属海峡医院)临床药学科,福建泉州362000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用物学教研室,中国上海200433 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天然药物与食品研究所,福建泉州362021;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用物学教研室,中国上海200433

国内会议

2017年泉州市药学会学术年会

泉州

中文

7-14

2017-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